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详情

锂电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原材料/动力电池价格整体趋势下滑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395 来源:动力电池网

导读

就动力电池技术发展方向而言,在兼顾安全性和成本前提下高能量密度始终为发展方向,预计高镍多元以及固态电池是重点发展方向,也不排除企业出现重大技术创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下滑。根据中汽研合格证数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万辆和33.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2%和44%;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17.5GWh,同比下降42%。

1602235289(1).jpg


锂电池板块营收及增速显示如下特征:一是锂电池板块营收总体持续增长,板块营收由2012年的2374亿元增至19年的7378亿元,主要逻辑为板块上市企业增加和行业增长致公司业绩增长。二是板块营收增速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其中2013-16年增速持续提升,16年增速为31.4%;但17年以来增速总体持续回落,其中2019年增速回落至5.5%。三是2020年一季度板块实现营收1322亿元,同比下降19.9%,为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主要原因是疫情影响行业停工,以及下游需求短期大幅下滑。


考虑基数效应、板块特点及行业现状,总体预计板块营收高增长阶段已结束,后续总体将稳步增长,但个股业绩将显著分化。


板块净利润显示:一是2012-2017年板块净利润总体持续增加,其中17年板块净利润为324.6亿元。二是2018年以来板块净利润持续下滑,其中19年净利润为187亿元,同比下降7.3%,近年净利润下滑主要逻辑为补贴下滑、行业竞争加剧、行业细分领域价格总体下降以及各类减值;20年一季度,板块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6.6%,下降幅度超板块营收回落幅度,主要系补贴下滑及细分领域价格下降。锂电池板块商誉显示:一是2012-17年板块商誉大幅增加,17年大幅增至376.2亿元。


二是2018年以来商誉减值为锂电池板块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18年板块商誉总值较17年下降79.9亿元,19年则较18年下降35.6亿元。而板块盈利能力显示:2016年以来,锂电池板块盈利水平总体持续下滑,2019年回落至18.27%,20年一季度持续小幅回落至18.17%,板块盈利能力下降主要原因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下降、国补下调致整车降价压力逐步传导至动力电池及上游材料企业。考虑目前主要原材料价格水平及行业竞争格局,预计板块盈利能力将逐步趋稳。


01原材料价格总体为下降趋势

2019年以来,上游原材料价格总体趋势为降价,20年以来总体仍承压,具体至细分材料。2019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总体持续承压。至20年6月12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4.20万元/吨,较20年初回落16.0%,价格下降主要为上游矿石价格下降、需求不及预期及产能大幅释放;氢氧化锂价格5.65万元/吨,较20年初略增0.44%。结合行业需求和供需格局,预计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总体已基本触底,且大幅上涨概率较低。


2019年以来,钴相关产品价格总体呈现先抑后仰的走势,其中相关产品价格基本在19年7月份触底,价格下降的逻辑在于需求不及预期和产能有序释放,而7月价格基本触底的逻辑在于该价格已接近部分企业成本线,同时叠加行业龙头关停部分产能。2020年以来,钴相关产品价格总体呈现震荡走势,截止6月12日电解钴和钴酸锂价格分别为25.55万元/吨和19.5万元/吨,分别较20年初回落3.58%和3.47%。结合行业成本、下游需求及产能释放进展,预计2020年钴相关产品价格总体将窄幅波动。

1602235300(1).jpg

2019年以来,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和电解液价格总体趋势均为下降。截止20年6月12日,磷酸铁锂价格为3.60万元/吨,较20年初下跌16.28%,主要系需求不足及产能释放,后续预计总体跌幅将趋缓;六氟磷酸锂和电解液价格分别为7.25万元/吨和3.05万元/吨,分别较20年初下降14.71%和15.28%,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需求不足及行业竞争加剧,总体预计二者价格仍将承压,但跌幅将趋缓。


02动力电池总价持续下降

动力电池系统价格总体趋势为持续下降,其下降逻辑为规模效应、行业竞争加剧及上游材料价格回落,如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均价由2014年的2.89元/Wh降至19年的0.94元/Wh,其中18-19年降幅均约18%。锂电池价格下降总体利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和锂电池应用领域延伸。


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62.32GWh,同比增长8.65%,增速较18年显著回落,但动力电池装机增速显著高于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3.27%的销量增速。受疫情和补贴下滑影响,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大幅不及预期,导致动力电池装机大幅下滑,2020年1-5月累计装机12.78GWh,同比下降45.30%,降幅与新能源汽车-43.99%销量增速基本持平。

1602235318(1).jpg

细分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乘用车装机占比持续提升:2018年装机占比为57.25%,19年提升至67.73%;2020年1-5月乘用车装机合计占比77.84%,占比较19年提升10.11个百分点,预计未来主要增量将源自乘用车。


受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投产及产量大幅爬坡影响,我国动力电池装机格局已产生显著变化。2018-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月度装机总体均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且月度装机前五企业主要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孚能科技、亿纬锂能、力神等,且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国轩高科总体位居前三。但20年以来,我国动力电池月度装机首次出现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其中宁德时代仍稳居龙头,月度市场占比均在43%以上;LG化学装机稳定行业前五,其排名和占比总体提升。


前十强动力电池企业装机占比和动力电池企业配套数均显示:我国动力电池细分领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如20年1-5月Top1-2装机占比64.3%、Top3-5占比22.5%,而Top10后的企业占比仅为4.8%,较19年底回落4.9个百分点;配套企业数总体也呈现下滑趋势。考虑规模效应等因素,动力电池企业配套集中度将持续提升,且将逐步传导至上游材料企业。


目前,动力电池企业主要参与者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SNEResearch统计显示: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约116.6GWh,其中全球前十动力电池企业出货101.4GWh,全球市场占比86.9%,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排名前三分别为宁德时代、松下和LG化学,且宁德时代连续三年稳居全球第一。目前部分车企正加大动力电池领域布局,但考虑动力电池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特点,总体预计动力电池企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将在下一轮竞争中保持优势。


据测算:到2023年,对电动汽车电池的需求预计为406GWh,而供应预计335GWh,短缺约18%;2025年供应短缺将进一步加大。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依托技术、产能、成本和完整产业链优势,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加快出口和海外扩产步伐,如20年1-4月宁德时代锂电池出口约15.5亿元,同比增长350%,且动力电池出口位居国内第一,出口地区包括德国斯洛伐克等,下游配套宝马、大众PSA等;国轩高科相继与BOSCH、印度塔塔等达成合作意向;亿纬锂能20年动力电池出口也将加速。

1602235328(1).png

2015年以来,我国动力电池中三元电池装机占比持续提升,由15年的27.26%提升至19年的65.56%;20年1-5月三元装机占比74.66%,较19年提升9.1个百分点,后续重点关注国产特斯拉动力电池技术动态。


20年2月,特斯拉提出“无钴电池”,行业掀起了动力电池技术的热议。就技术层面而言,无钴电池方案可能性有两种:一是磷酸铁锂电池;二是新型无钴材料电池。无论是比亚迪的无钴“刀片电池”、丰巢科技的薄片式无钴电池和宁德时代的CTP电池,电池正极材料均为LFP体系,主要在电池结构和设计方面进行创新。结合目录申报进展,特斯拉预计将在中国市场推铁锂版Model3。考虑大众中国战略投资国轩高科以及国轩高科长期以来动力电池出货总体以铁锂占比为主,如2019年铁锂占比达94.13%,在国内LFP中装机量中占市场占比15.02%,预计大众中国未来两三年内将在中国市场推出专属的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EV产品。就动力电池技术发展方向而言,在兼顾安全性和成本前提下高能量密度始终为发展方向,预计高镍多元以及固态电池是重点发展方向,也不排除企业出现重大技术创新。


2013年以来,锂电池板块估值总体与创业板相当,且估值总体自15年6月以来总体持续下移。2017年,锂电池和创业板估值均值分别为44.39倍和50.46倍;18年均值为31.16倍和37.31倍;19年均值为29.46倍和39.13倍;19年11月以来板块估值显著提升,2020年以来均值分别为41.88倍和45.51倍。截止2020年6月17日:锂电池和创业板估值分别为49.04倍和49.35倍,目前锂电池板块估值略高于13年以来46.34倍的行业中位数水平。基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锂电池板块业绩增长预期及估值水平,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来源:动力电池网

免责声明: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烦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