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已吸引不少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动力电池供应商、大型通信基础设施综合服务企业等相关方的参与,集中在电力系统储能、通信基站备用电源、低速电动车以及小型分布式家庭储能、风光互补路灯、移动充电车、电动叉车等相关领域探索和布局。

在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动力蓄电池这一核心部件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受到了多方的重视。
不过,尽管国家层面布局已久,但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当前的发展速度,并未赶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相关政策法规对市场规范的约束力,也显得有些不痛不痒。进入2020年,大批次动力电池将会步入退役阶段,电池回收行业也会发“高烧”。因此,如何做好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完善的标准体系,成为全行业关注的问题。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FOURIN世界汽车研究会(FAF)第35次例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主任黎宇科,就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梯级利用正向商业化应用过渡
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和试点示范,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已经在基本上搭建了标准体系。在整个汽车回收利用体系下,形成了通用要求,梯级利用,再生利用和管理规范这四个大块,每个大块都有一系列标准的计划。其中,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已吸引不少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动力电池供应商、大型通信基础设施综合服务企业等相关方的参与,集中在电力系统储能、通信基站备用电源、低速电动车以及小型分布式家庭储能、风光互补路灯、移动充电车、电动叉车等相关领域探索和布局。
“以往,很多整车生产企业认为,没有必要考虑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但随着近几年观念的转变,主流整车、电池生产企业也在积极思考,如何降低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未来能够在梯级利用场景中发挥余热。除此之外,独立第三方的梯级利用企业也是比较活跃的市场主体,主要利用后端市场的优势,在低速车、路灯、LED等梯级利用场景中,做一些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尝试。”黎宇科认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梯级利用产业处于由示范工程向商业化转变的过渡阶段,相关企业也在积极探索以租代售,提供新型服务模式,推进在梯级利用领域应用。在他看来,在梯级利用的各个场景中,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解决方案也有所不同。目前,退役动力电池在通讯基站场景的应用规模最大;在电力系统储能场景的商业化应用,以用户侧“削峰填谷”为主;在低速电动车领域,也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外,针对动力电池在梯级利用场景中回收利用的价格,黎宇科介绍道:“一是判断电池的容量,剩余容量在90%以上的三元锂电池价格在0.4-0.5元/wh,磷酸铁锂电池在0.3-0.4元/wh;容量在80%以下的电池,可循环利用次数在800次以上,但不建议应用在电动车上面。而不能进行梯级利用的电池,可对电池的材料进行再生利用。”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多题待解
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和试点示范,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已经在基本上搭建了标准体系。在整个汽车回收利用体系下,形成了通用要求,梯级利用,再生利用和管理规范这四个大块,每个大块都有一系列标准的计划。其中,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已吸引不少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动力电池供应商、大型通信基础设施综合服务企业等相关方的参与,集中在电力系统储能、通信基站备用电源、低速电动车以及小型分布式家庭储能、风光互补路灯、移动充电车、电动叉车等相关领域探索和布局。
“以往,很多整车生产企业认为,没有必要考虑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但随着近几年观念的转变,主流整车、电池生产企业也在积极思考,如何降低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未来能够在梯级利用场景中发挥余热。除此之外,独立第三方的梯级利用企业也是比较活跃的市场主体,主要利用后端市场的优势,在低速车、路灯、LED等梯级利用场景中,做一些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尝试。”黎宇科认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梯级利用产业处于由示范工程向商业化转变的过渡阶段,相关企业也在积极探索以租代售,提供新型服务模式,推进在梯级利用领域应用。在他看来,在梯级利用的各个场景中,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解决方案也有所不同。目前,退役动力电池在通讯基站场景的应用规模最大;在电力系统储能场景的商业化应用,以用户侧“削峰填谷”为主;在低速电动车领域,也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外,针对动力电池在梯级利用场景中回收利用的价格,黎宇科介绍道:“一是判断电池的容量,剩余容量在90%以上的三元锂电池价格在0.4-0.5元/wh,磷酸铁锂电池在0.3-0.4元/wh;容量在80%以下的电池,可循环利用次数在800次以上,但不建议应用在电动车上面。而不能进行梯级利用的电池,可对电池的材料进行再生利用。”
来源:电池世界 免责声明: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烦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