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详情

人民日报发文揭露动力电池回收乱象,工信部等四部委再次强调车企为责任主体

发布时间:2021-06-11 浏览:468 来源:电车人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保有量达49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增量连续3年超过100万辆。

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与梯次利用,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大热点。
但是,大量的退役动力电池流入了非正规“小作坊”,合规企业却面临收不到电池的窘境,成为了行业面临的一大痛点。

人民日报揭露动力电池回收乱象
工信部等四部委发文强调责任主体
人民日报2021年6月8日第05版中的人民时评栏目,发表了《更好破解动力电池回收难题》一文。
国内权威媒体的强势发声,助推全社会对动力电池回收问题的关注,推动行业规范管理,有利于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623399581(1).jpg
2021年6月9日,工信部等四部委印发《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实施方案》,文中再次强调动力电池回收责任主体为车企。
image.png

动力电池迎来退役高峰
回收与梯次利用市场巨大

当前退役动力电池主要有两种回收途径,一是对符合能量衰减程度的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二是对无法进行梯次利用的电池进行回收再生利用。
据了解,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有效寿命为4-6年。
从2021年往回推算4-6年,2015-2017年恰逢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增长期,年销量分别为33.1万辆、50.7万辆和77.7万辆,这意味着161.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即将退役,涌入动力电池回收市场。
而2018-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均突破120万辆,2022-2024年,将有超过38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涌入回收市场,市场规模成倍扩大。
image.png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测算,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约25GWh),预计到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将达78万吨(约116GWh)。
随着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来临,东方证券研报预计,到2025年,包含梯次利用和回收两大方向的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70亿美元。
光大证券研报预计,至2030年,三元与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级别。

“小作坊”疯抢市场
“正规军”难获电池

工信部于2018年7月公布了第一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名单,包括华友、豪鹏科技、格林美、邦普循环、光华科技5家。

2021年1月,工信部第二批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白名单,共计22家,加上第一批的5家,目前合规的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正规军”共有27家。

但是据了解,真正流入龙头企业的退役电池不到总量的30%,大量退役动力电池流向了非正规渠道,已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呈现出回收乱象。

部分退役的动力电池流入“小作坊”后,被制成小型充电宝,或简单加工冒充新电池,甚至用土办法提取贵金属,带来安全环境隐患,亟待加强监管。
业内人士认为,政策监管和产业规范的“滞后”,是导致“正规军”敌不过“小作坊”的主要原因,小作坊操作灵活,运营成本较低,在价格方面更有优势。

明确动力电池回收责任主体
加强渠道管控力度是关键

2018年,工信部、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其中明确整车企业需承担动力锂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

随后,一批由车企或梯次利用企业指定的回收网点迅速上马,但实际上,大部分回收网点利用率较低,退役动力电池更多是散落在市场各个主体中,也有一些企业收来电池后直接倒卖出去,赚取差价。

2020年10月10日,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文中鼓励梯次利用企业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动力蓄电池生产及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等企业协议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利用已有回收渠道,高效回收废旧动力蓄电池用于梯次利用。
2021年6月9日,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实施方案》,再次明确车企应承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的主体责任。
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体现了国家解决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市场乱象的决心,明确动力电池回收责任为车企,将增强渠道管控力度。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行业尚在起步阶段,更多新的商业模式有待挖掘,相信随着市场监管力度越来越严,合规企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来源:电车人
免责声明: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烦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